一方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如何起诉离婚?三步解决

问:离婚诉讼中,若一方当事人(如配偶)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例如植物人状态),且没有其他成年近亲属担任监护人,这种情况该如何进行离婚?

林冰律师:这种情况确实复杂,但法律有明确规定和解决路径,核心在于通过特别程序确认行为能力并指定适格法定代理人。处理步骤如下:

首要步骤就是启动行为能力认定程序​。如果离婚诉讼已经开始,而该方当事人尚未被依法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必须先中止或暂时不推进离婚诉讼。由有资格的主体(如配偶、其他近亲属、基层组织等)向人民法院提起特别程序,请求宣告该当事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这是后续离婚诉讼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步就是寻找并指定法定代理人:​一旦该当事人被法院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配偶因其是离婚另一方当事人,存在利益冲突,依法不能作为其法定代理人进行离婚诉讼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83条的规定确定法定代理人,主要确认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

一、协商确定:​ 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有其他具有监护资格的人(如父母、成年子女、兄弟姐妹等),应由他们协商确定其中一人作为诉讼中的法定代理人。

二、法院指定:​ 如果协商不成,或者虽然协商成了但需要明确,由人民法院在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指定一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进行离婚诉讼。

三、特殊情形处理(无近亲属):​ 如果该当事人没有父母、子女或其他近亲属,即没有任何具有监护资格的亲属时,人民法院应当根据上述法律规定,​指定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等愿意承担监护职责的有关组织担任其诉讼中的法定代理人。

第三步继续提起离婚诉讼:

在通过特别程序确认了无民事行为能力状态,并依据上述规则(特别是第83条)指定了合适的法定代理人(配偶以外的近亲属,或者居委会、村委会、民政部门等组织)后,​由该法定代理人代理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一方参加离婚诉讼

法院将继续审理该离婚案件,法定代理人有权代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处理相关诉讼事宜(如表达意愿、参加调解、处理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但需以维护被代理人的合法权益为原则。

总结关键点:

必须先通过法院特别程序认定无民事行为能力

配偶因利益冲突不能担任其离婚诉讼的法定代理人

《民诉法解释》第83条是处理“找不到合适近亲属担任代理人”情形的核心法律依据。在没有近亲属时,法院可依法指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等组织担任诉讼中的法定代理人。

法定代理人确定后,由代理人参与后续离婚诉讼流程。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